2019-08-13 00:00:00 0
目標區域劃分完畢后,接下來就要關注連接各個目標區域的通道,由介入區域開始,沿各類通道延續到最終目標區域,所經過的路線形成引導路線,又稱客流動線。
客流動線組織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就近引導原則”,規劃出最近引導路線,避免使用者在空間環境中兜圈子浪費時間,從而提高使用效率。原則上到各個目標區域均由介入區域開始,經由各個通道,依據人機工程學尋路質疑距離開始,一路規劃布置到相應目標區域,期間可能出現多種途徑通往目標區域,選擇其中最短距離路線進行布置。
由于各區域分布不同,且通道空間限制,期間會引發引導路線重復,因此,空間環境中經由路線重復次數較多的即為主通道。
建立各個引導路線后,要回到區域總體空間布局來觀察各個引導路線的分布情況,關鍵注意各個路線的分叉位置、交錯位置和較長的路線,這些節點往往就是容易引發問題的地方,在空間環境中規劃布置引導路線應盡量減少交叉點或引導流向沖突的情況,這也正是客流動線組織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標識系統中提高空間環境運行效率的關鍵。
引導路線的建立可以先從兩點間開始,過程中會發現有很多路線重復,這些重復的路線即為主通道。可以 依據通道長短合理劃分段落,進行信息提示核實引導,即在較長路線上進行合理分段和信息確認引導。線路的劃分與規劃在空間引導行為時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使用效率的核心,快速、行之有效的就近指導原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空間引導路線規劃布置時,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線路交叉和沖突,合理地規劃繞行路線也是必要的提高引導效率的手段,例如在軌道交通地下空間中,引導要求是快速有效地引導人流到達相應目的地,但由于地下空間限制,引導路線難免會出現交叉和沖突,在此情況下,引導路線規劃就要盡可能地避免交叉點和方向沖突,避免人流在空間中滯留、沖突。如果在空間里無法避免引導線路交叉、沖突的情況,則盡可能做到減少引導線路的交叉、沖突的概率。
客流動組組織圖是將區域內的各類使用者包括車輛等的路線清晰準確地表達在圖紙上,便于分析總結區域使用效率,由于較為復雜的區域中客流動線多目繁雜,設計制圖時往往會將各類使用群體的客流動線進行分類、分圖展示說明,每類、每區域的分類圖紙需具備所表達區域與從區城的位置大小關系:名類客流動線要分方向進行標注說明,不同方向的客流動線或不同類別的客流動線可采用多種顏色表達,以便更加清晰直觀地表達設計思路。